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生活、学习的意义

2017-05-15

一、心理健康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基本保证

调查统计:

*大学生中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的比例为:20.3%,其中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者占2-3%

*心理疾病成为大学生退休学的主要原因。

无心理疾病率79.7%

一级心理疾病率18.3%

严重心理疾病率2%

二、生活愉快、学业有成的三大必修课

1.情绪管理

    情绪的变化常常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。有研究说,人们平均每3-4天就会郁闷1次。

负面情绪或情绪失控将给我们的心态、行为、学习和生活产生一些列消极的影响,甚至会影发情绪性心理障碍如:焦虑症、抑郁症等。

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,把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;把消极情绪激起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力量;做情绪的主人;将是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成长性课题。

2.个性的完善

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性的优点,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个性弱点,如急躁、冲动、过于敏感、自卑、刻板、固执、孤僻、过于追求完美等。

不良个性特点是滋生心理疾病的温床。

个性的完善是可以从主观上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。

3.挫折应对

挫折是人生的伴随物,它对强者是垫脚石,对弱者是垫脚石。

如何有效地应对挫折是一门学问,化危机为生机,需要学习和锻炼。

三、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,两者是逐渐过渡,可以相互转化的

心理健康的同学如果在学习上、成长的过程中,经不住挫折的考验,或不注意情绪管理,个性的完善,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,引发心理障碍,转化到不健康的人群中去。

心理不健康的同学经过心理和生理干预,个人的不懈努力,也可以恢复成为健康的人。

四、大学心理健康的标准

1)旺盛的求知欲、浓厚的学习兴趣。

2)具有恰当的自我意识:自尊、自信、自律、自我接纳。

3)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。

4)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,人际关系和谐。

5)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。

6)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。